产品简介,【拼音名】 Shuǐ Zào Jiǎo
【别名】 关门草、山梅豆(《东北药植志》),金豆子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水通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山扁豆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,山茶叶(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【来源】 为豆科植物豆茶决明的全草。夏季采收,晒干。
【原形态】 一年生草本,高30~60厘米,被毛。双数羽状复叶,互生,长5~10厘米,小叶8~35对;小叶片线状矩圆形,长5~9毫米,两端稍呈斜形,先端短尖;托叶1对,披针形,先端钻形,宿存。花黄色,腋生,1~2朵;花梗短,长5~10毫米;苞片1对,线状披针形;萼片5深裂,裂片披针形或广披针形,表面被细毛;花瓣5,倒卵形,长4~7毫米;雄蕊4;雌蕊1,荚果扁平,长圆状线形,长3~5厘米,密被灰黄色毛,具种子6~12枚。种子扁平,菱方形,浅黄棕色,长约3毫米。花期7~8月。果期8~9月。
本植物的种子(水皂角子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【生境分布】 生于林缘草地、路边。分布东北、河北、山东、浙江、江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产于贵州、四川等地。
【性状】 干燥全草,茎枝圆形,呈棕黄色,基部灰黑色,表面有纵纹及疣状皮孔,呈黄白色;质硬易折断,断面色白,松泡中空。叶多卷缩,或脱落,棕绿色或灰绿色;质脆易碎。残存荚果呈棕褐色。气微,味淡。
【性味】 甘苦,平。
①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甘,寒,无毒。"
②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甘微苦,平。"
【功能主治】 清肝明目,和脾利水。治目花,夜盲,偏头痛,水肿,脚气,黄疸。
①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利尿,泻热,镇咳,补肾虚,清心,明日。"
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和脾消胀。治黄疸。"
③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清肝,明目。"
④《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清热利尿,健胃通便。治水肿,肾炎,口渴,咳嗽,慢性便秘。"
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3~5钱;或研末。
【附方】 ①治夜盲:山扁豆茎叶粉末二钱,煮猪肝或用蜂糖调服。一方以山扁豆茎叶二两煎水服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②治半边头痛:山扁豆茎叶、头晕药各一两,青鱼胆草五钱。煎水服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西安伍叶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现货供应,金丝桃素0.3%,乳香酸65%,二十八烷醇60%,甘草酸7%,刺蒺藜皂甙40-90%,水杨甙15-98%,刺五加甙0.8%,荷叶碱2%,磷脂酰胆碱50%,山楂黄酮20%,柚皮甙98%,柚皮素98%,黄芪多糖50%70%,枸杞多糖50%,云芝多糖50%,蒲公英黄酮4%,啤酒花黄酮4%,颠茄,板蓝根,决明子,黑蚂蚁,夏枯草,娑罗果、罗汉果、荨麻、陈皮、杜仲、木瓜、何首乌、石斛、白桦茸、红花、朝鲜蓟、接骨木、韭菜子、苜蓿、大枣、葛根、苦瓜、山药、亚麻籽、玉米须、马黛茶、木耳、蓝莓、杨树花、燕麦、桔梗、黄芪、颠茄、枸杞、覆盆子、积雪草、刺五加、人参叶、苦荞、高良姜,白芍,红曲米,紫草,山楂,栀子甙,番泻叶,黄精,黄柏,虎杖,常春藤,白芷,苦瓜,苦木,莱菔子,龙胆草,蔓荆子,黑升麻,葫芦巴,翡翠阁,葛根,杜仲叶,颠茄,丹皮,丹参,大黄,刺五加,车前草,车前子,朝鲜蓟,白芸豆,猫须草,南瓜子,荨麻,肉桂,桑叶,桑葚,黄秋葵,红景天,生姜,石榴皮,水皂角,酸枣仁,生姜,鼠尾草,鼠李皮,益母草,鸡血藤,积雪草,香菇,紫锥菊,18702960615 QQ1292296182 传真,029-688636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