景观石,又称观赏石,是指具有审美价值的天然石体,即不经雕琢,具有自然美感的石头。可分为象形石、纹理石、化石、矿物晶体、纪念石、工艺石等六大类。我国民众有欣赏景观石的文化传统,自古有“景无石不秀,斋无石不雅”之说。景观石以其浑然天成,质地坚硬、古朴典雅,且对环境无污染,对人体无危害,被广泛用于居家庭院、政府机关、公司宾馆、园林景观等各种场合。
校园景观石,是特指摆放在校园里,起美化校园景观、营造校园文化、发挥教育教学功能的景观石,与拿在手中玩赏、陈列案头的石供不同,属于大中型的公众观赏石。无石不成园,秀色天成的奇石头本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基本的造园要素之一,因其具备象外之象、景外之景的生发能力,从而成为园林意境营造的最佳要素,通过建筑与造景又在园林意境营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。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,石头开始走进我们省沭中的校园,与学子们朝夕相处,成为校园中一道新景观。
校园景观石各石种的色彩、质地、纹理等观赏要素和理化性质互不相同,风格各异,因而它们的欣赏重点和审美标准也有所区别。一般来说,具象石类与抽象石类的色彩以沉厚古朴的深色系列为佳。尤其是园林景观石,因受传统山水如画水墨画的影响,一向重视意境的营造,为求景观的悠远深邃,崇尚深色系列。石质包括硬度、密度、质感、光泽等因素。石质欣赏以坚为要,以硬为妙,手感润滑细腻为上。如近看裸露的花岗岩岩面,在肉红或灰白的底色上,呈点状分布着黑色花纹,触摸着坚硬的、凹凸不平的岩面,给人一种内外统一而和谐的粗犷的美感。纹理是指观赏石表面的花纹。对于图案石来说,纹理是否美观耐看,是评介的首要因素。以图纹清晰,质纹流畅、线条柔和为上品。岩石上的纹理主要是在成岩时期原生的,或岩石受矿液浸染而成.其次是岩石后期风化,以至形成各种花纹。再有,岩石中若灌入了方解石或石英的细脉,也会形成白色的条纹。自然景观石中的瀑布,就是如此形成的。
小品石:散布在教学区的道路旁、建筑前、草坪上、花木中,少数石头表面被刻上教育教学的格言或词语,大多数没有刻字,保持它们天然的体态,呈现出它们经千万年汲日月精华,聚山川灵气而造就的丰富内涵,等待知音者的赏识;同时装点着所在的环境,增加了草木的野趣和生机,形成一处处因无声而平实恬淡,因凝固而悠远永恒的独特意境。
古人云:“山无石不奇,水无石不清,园无石不秀,室无石不雅。赏石清心,赏石怡人,赏石益智,赏石陶情,赏石长寿。”沭阳地处黄淮海平原,无山少石,校园里安放景观石,正是希望同学们能借此实现“赏石清心,赏石怡人,赏石益智,赏石陶情”。大家不要熟视无睹,辜负学校的一番良苦用心哦!
二、校园景观石的产地及特点。
来自四方的奇石汇聚省沭中的校园,在对它们进行艺术欣赏之前,对其产地、成分、结构、形态特征及成因应当有所了解。种类众多、形态各异的景观石,按照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、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。形成我校校园内景观石的岩石主要有石灰岩、花岗岩和混合岩。
石灰岩属于沉积岩,由方解石(碳酸钙)组成,一般为灰白、浅黄或白色,硬度不大,通常形成于浅海环境。石灰岩能缓慢地溶解于富含二氧化碳的水。太湖附近的石灰岩经长期风吹雨淋,湖浪拍击,形成了玲珑剔透、清奇淡雅的“太湖石”。
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酸性侵入岩,组成矿物主要是石英、正长石和斜长石,其次是黑云母和角闪石。如斜长石较多则为灰白色,以正长石为主则为肉红色,常表现为等粒结构、块状构造。我国许多名山如黄山、崂山等都是花岗岩为主体构成的。花岗岩块体在太阳暴晒和昼夜温差下产生层状物理风化作用,棱角逐渐消失,外表呈浑圆状,这叫球状风化。
东岳泰山的岩石是混合岩,属于变质岩。形成于距今约24亿年前的元古代,在地壳深处由于岩浆活动温度很高的地方,变质作用常伴随着岩浆的渗入、重结晶和混合、变换代替等复杂的变质过程,使原岩的矿物组成、结构和构造发生深刻的改变,原岩残留体与侵入的岩浆流体物质形成黑白相间的条带。
每一块观赏石都记载着大自然亿万年的海陆变迁、生物演变和气候变化,都经历过火山喷发、地壳运动、变质作用不平凡的历程,都经受了日晒风吹、江河涤荡、砂石冲击的严酷雕刻。对每一方观赏石形成足迹的探究,都会给人以心灵的震憾或启迪。
校园景观石的欣赏方法
观赏石是大自然的缩影,是大自然的杰作,观赏石之美的是独特的,不能复制的,每一方观赏石的艺术形象,都会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愉悦。自然天成,天成自然,虽没有人为雕琢,却蕴涵创造的神奇,更有着原创艺术的魅力。因此,观赏石被誉为“立体的画、无声的诗”。
欣赏奇石是人们亲近自然的一种表现。观赏石富于变幻而非定型,可以充分调动观赏者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。古人云:“真山水之川谷,远望之以取其势,近看之以取其质”。也就是说,距离较远时,其微瑕可以被掩饰,适于感受它总的神态气势,领悟其整体美,对全貌有了了解后,就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其姿态、质地、纹理、色彩等多种形式的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