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宗的“刨冰”是将冰块刨成雪花而做成,“刨冰”中含有冰渣就会严重影响口感。刨冰在台湾很流行,所以素有“台湾刨冰”之称。刨冰是把冰块刨成细细的冰沙,再加入各种干果、水果及牛奶、果汁等而形成的一种五颜六色的雪冰。其种类繁多,制作简单,各种口味可随意调配。
刨冰基本可以分为沙冰、碎冰和刨冰三大类,一定要选择和冰一致的配料才算是一道完美的冰品,因为这样就不会让冰比配料更快地消失而令口感味道不能相互地“融合”,失去冰本身的作用,就是所谓的“一致”。沙冰是最
细腻的冰,一般要混合水果和很有滋味的原材料打碎,用吸管来吃,感觉像是喝饮料。稍粗一点的是用一整块大冰用刨冰器刨出来的刨冰,冰的口感像凝固的棉花,但又有嚼头,一般都会淋一些很稠的汁酱,像焦糖、红豆沙或者花生糊跟芝麻糊,能确实体验到刨冰软绵绵的口感同时也会有相对的味道。最粗的是碎冰,可以用来嚼,因为颗粒粗,和上豆豆或者凉粉可以咬得很爽,相对地,碎冰的味道源主要是靠看似单调的糖稀或焦糖浆与炼乳,因为吃碎冰主要是吃它充实的劲道,过过“咬瘾”。
刨冰在中国历史悠久。中国人吃冰食的传统是很长的。由于藏冰业的历史长久,到了唐宋时代,特别是在宋代,皇家和民间的藏冰活动都极具规模,在夏天,可以有大量的冰雪从冰窖中拿出来供给使用,民间的冰雪买卖
更是活跃,这当然就促进了冰食的发展和普及。唐宋人把冰雪直接入口的方式主要有两种,一是冰雪化成的凉水,即冷饮,一种是敲成小块的冰块或未化的雪,这就是冰食了,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刨冰。在宋代,用冰雪制成的冷饮相当普遍,根本不是什么稀罕物,至少在京城中是如此。
在《宋史.礼志》中规定,“仆射、御史大夫、中丞、节度、留后、观察、内客省使、权知开封府”,这一级别的重臣,四时八节,皇帝都要有些特别的赏赐,其中,伏日这一天,要赏赐“蜜沙冰”。沙,当指“豆沙”,《东京梦华录》等宋代笔记都提到市面上卖的“澄沙团子”,《梦粱录》更提到“沙团”、“麝香豆沙团子”,《武林旧事》提到“豆沙馅”,由此可见豆沙在宋代很普遍。推测起来,“蜜沙冰”,就是浇上蜜、放上豆沙的冰,也就是刨冰。更有一种“乳糖真雪”,将碎冰之上撒上炼乳,简直就是现代版“冰淇淋”。
新乡宫廷小吃培训中心
联系人:李老师
致富QQ:958655215
财富热线:13839082562
微信:a13839082562